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但多年来我国出口到该国的商品额度已接近1000亿美元。所以不少网友就很疑惑,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荷兰究竟从我国买了什么东西?
其实,荷兰是整个欧洲的物流中心,欧洲的很多内陆国家,大量进口商品都要经过荷兰的港口中转,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荷兰的对外贸易很兴盛。
我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
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和荷兰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100亿美元左右。我国出口到荷兰的贸易总额为912亿美元,进口额为188亿美元。
具体来看,我国主要向荷兰出口了机械电子类产品,服装、鞋帽、家具、玩具等轻工业产品,化学品与化工产品,金属、塑料、橡胶等制品。
机电类产品是我国出口到荷兰的最大类商品,比如特种机械、印刷机械、电机和变压器、锂电池、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电脑、数据处理设备等等。
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占比为53.1%,比如去年出口到荷兰的平板、笔记本、智能手机加起来的总规模达到了3011万台。出口到荷兰的锂电池规模达到了2971万个,光电池达到了8660万个。
荷兰向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了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等。
总体上来看,我国对荷兰保持着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物流带来了繁荣的转口贸易,这就是为什么说荷兰是欧洲物流中心的缘故。
鹿特丹港繁荣数百年不变
荷兰的领土面积只有4.15万平方公里,甚至还没有我国一些地级市的面积大。而且,荷兰属于典型的低地国家,将近一半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至少1/5的国土是通过数百年的填海造陆逐渐形成的。
但正是这种缺陷也造就了荷兰的另一种优势——物流和对外商贸,因为荷兰靠海,又地处大河的下游,欧洲内陆国家的对外贸易大都经过这里。
欧洲的大河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它流经了德国,最终在荷兰入海。就在这里的入海口,还有另外一条河,马斯河。
两条河流汇聚之后流入了北海,而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冲击三角洲,鹿特丹港就在这里,经历了至少8个世纪的变迁。
比如在二战时期,同盟国反攻欧洲大陆,从英国运输而来的各种军用物资都是在鹿特丹港卸船的。
二战以后,欧洲开启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鹿特丹港更是成为了全欧洲的港口,几十年的时间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港。
哪怕到现在,鹿特丹港已经不是世界第一了,但依旧是欧洲的第一大港口。而且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鹿特丹港是唯一的一个非亚洲港口。
单单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鹿特丹港在欧洲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了。目前,鹿特丹港的码头长达40多公里。
既有港口,还有铁路和水路,比如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与欧洲多国的火车铁轨衔接,火车站距离鹿特丹港只有70km左右。
港口和铁路联动,共同交织成了荷兰的物流网络,也让这个小国的对外商贸能够辐射欧洲乃至全世界。
每天货物附加值超5000万欧元
鹿特丹港港务局应该是全欧洲最忙碌和最富有的港务局了,每24小时进出口货物的附加值超过了5000万欧元,因此可以想象这里的货物是日夜不停在运转的。
地理位置优越,鹿特丹港能够提供储存、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港口拥有规模庞大的保税仓库,不管是等待销售的货物还是等待转口的货物,可以整船寄存在保税仓库里。
而在码头的分装中心,则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需求进行再包装。接下来,货物就能够通过水路、公路、铁路甚至是航空等方式运往欧洲无数个目的地。
在这个庞大的物流体系中,鹿特丹港就是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已经构筑起了成熟的运输体系,这样一来,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几乎都从这里运输和出海。
多年的经营,鹿特丹港自然也拥有大量的关税优惠政策,再加上技术不断升级,现在的通关手续无需纸质,都是电子化流程,而且货物的装卸也更加自主化、自动化,效率和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种局面下,大量的外国船只都会过境鹿特丹港,港口的营收业务自然就会跟着水涨船高。
还在2017年的时候,也就是8年前,鹿特丹港的年均集装箱吞吐量就达到了1370万标准箱。如此庞大的规模自然带动了物流产业的急速发展。
所以看到这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国每年会向荷兰出口大量的商品了,因为其中的很多货物可能不是荷兰国内自己消化的,而是转口贸易。
海运和铁路联动
从9年前开始,中欧班列中有一趟就是专门开往鹿特丹港的,这趟班列的起点是我国的成都,终点就在鹿特丹。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荷兰作为欧洲物流中心的重要地位。
班列里程全长1.0947万公里,运行的时间是15天,相比于传统的海运方式,速度上提升了 2/3,相比于昂贵的航空运输成本,则便宜了3/4。
过去几年,这趟班列运往荷兰的货物主要是电子产品以及服装鞋帽,运往国内的产品则多为啤酒、葡萄酒、奶酪等农副产品。
海运和铁路实现了联动,更多的荷兰企业对在中国开展业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大量的物流企业,也包括我国的物流企业,也都选择在荷兰设立部门机构,尤其是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很多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都把总部转移到了荷兰。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国际物流体系十分的看好。比如我国上海的一家包装科技公司就把欧洲的总部设在了荷兰。
再比如,联合利华此前在英国伦敦也有部门机构,随着英国脱离欧盟,联合利华把鹿特丹当成了唯一的总部。
鹿特丹港30%股权由中国企业控制
香港和记黄埔,掌握着鹿特丹港30%的股权,当然,过去几年具体的股份数字可能有变化。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鹿特丹港乃至荷兰在全球化的贸易体系中被认为是欧洲的物流门户,而我国则是亚洲的物流门户。
我国和荷兰,一个在亚欧大陆的东端,一个在西端,所以在物流体系领域能够打造成为相当强大的伙伴关系。
但是,从英国脱欧以来,传统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就不断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侵蚀,尤其是最近几年美国人的一连番骚操作,更是破坏了全球化贸易体系的基本准则。
而荷兰在未来则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国土面积狭小,不能发展综合性的产业,只能集中于某一领域发展。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始终是荷兰的根本产业。无论是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还是进入20世纪以后,荷兰的对外商贸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这种根本性因素下,荷兰人从骨子里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但问题就在于,不管是荷兰还是整个欧洲,在其他层面都离不开美国人的保护。
这样一来,只要美国继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采取零和博弈的策略,全球化的体系就会遭到不断破坏。
尤其是荷兰,接下来也得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保持跟我国的商贸呢?还是听从美国的召唤,追随美国的脚步?
荷兰拥有务实基因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荷兰人拥有务实的基因,十分看重实用主义。还在17世纪,荷兰人就突破传统,跟中国做生意,所以商业基因刻在了荷兰人的骨子里。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却一直在维持左右逢源的局面。简单来说,就是不得罪任何一个大国,尽量保持中立,保持与各个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但问题恰恰就在于,自从美国发起贸易战以后,一直在向荷兰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荷兰在光学产业领域领先,他们的光刻机产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美国一直施压,试图让荷兰停止向我国出口光学产品。荷兰虽然不敢公开反对美国,但也一直让美国人碰软钉子。截止到去年,在光学产品领域,荷兰并没有彻底中断跟我国的贸易关系。
但是也要看到,荷兰既是欧盟成员国,也是北约成员,美国在西方体系内可以轻松的压制和制约荷兰,而荷兰又不能够完全脱离整个西方体系。
所以在接下来,如果我国和美国的关系愈发紧张,荷兰与我国的关系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双边贸易额同比就下降了6.1%,我国出口到荷兰的商品货物,贸易额度同比下降了9%。
这也就是说,在全球化不断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我国和荷兰的贸易关系也在不断遭到侵蚀。
结语
虽然美国一直在破坏全球化的贸易体系,但是有一点美国人无法改变,那就是荷兰的国家地理位置。
也可以这么说,美国人可以推行自己的政策,但是无法改变一个国家因为地理因素带来的内在基因。
荷兰作为欧洲物流中心的位置不会改变,只要继续保持这个优势,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转化,未来还是有很多的机会继续跟我国保持繁荣的商贸的。
参考资料:
《中国同荷兰的关系》 外交部官网 2025年4月
《欧洲物流中心荷兰:全球化受益者的机遇与无奈》 澎湃新闻 2018年4月15日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